對于買門的消費者來說,轉了一圈裝飾城和家居賣場,你會發現看起來同樣款式的木門價格差別可真不小,有的標價二三百,有的標價卻上千,這樣的價格差異除了在門的材質上不同之外,在工藝和包含內容上也有不同。對于不懂“門事兒”的裝修業主來說,選擇木門可不能光看價格,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鉆進門“套”里。下面的這兩位業主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買門的時候可千萬要注意的那些小圈套。
初次裝修的陳小姐在買門的時候遭遇了一件很窩心的事情,由于裝修預算不多,本著能省則省的但又不失檔次的原則,看中了某品牌的一款特價實木工藝門,廣告上的價格是800元,看的陳小姐是相當心動,一下子預訂了四扇門,想著3000多就能搞得定,誰知**后交錢定門制作的時候被告知需要10000元才能制作發貨,原來那800元的價格只是單門扇的價格,加上門套的價格每扇門要2300元才能搞得定,加上同系列的窗套、門套算下來就要一萬多了。由于工期緊急,陳小姐只能吃了這個啞巴虧,誰讓自己當初不問清楚呢?
消費者進入店面,有經驗的導購員就會主動詢問其打算買什么價位的門,假如消費者報出的價位是七八百元,導購就會拿出一個木門的橫截面,說這是七八百元的木門材質,但實際上拿出的卻是千元以上實木芯的橫截面,表示質量上乘,以此方法吸引消費者。買門時除了貨比三家外,如果填充物不一樣,掂一掂重量就可以鑒別進去;有的商家為了掩蓋材質,會把門的四周包括底部全部封漆,使人從外觀上無法分辨,而正規商家的門四周和底部是不上漆的。
不少國內消費者都比較偏愛洋品牌,國內市場也到處充斥著洋品牌。但這其中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假的呢?采訪中,業內人士表示,之前的歐典事件已經給了成都木門行業一個警惕,但這些年,這樣的現象仍層出不窮。有些明明是國產林木,卻說是南美材,南美材,巴西材。還有些明明是國產的木門,卻在國外注冊個牌子,完了再拿回國內來賣,就變成了“進口貨”。這在大城市,比如上海北京還比較好,但在一些小城市,情況就很嚴重。在這個問題上,業內人士提醒廣大消費者,不要只挑好名字,洋名字買木門,必須全面了解這個品牌的各方面情況,以及其他消費者購買后的評價再做選擇,以免吃虧。

成都木門消費者買木門需注意哪些問題?
- 發布日期:2013-03-15 08:47:23
- 閱讀數:
本文來源于:http://www.moermall.com/news/200255.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